想寫這篇好久了,結果各種事+拖延,到現在才動筆。記得去年我也大概是這時候開始準備求職的,希望能給想做產品,或者跨專業找工作的孩紙們一點靈感。
文前聲明:
1. 我的求職經驗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可復制?!堑?,我沒有傲人的背景或廣達的人脈,更沒有爆表的智商,甚至連像樣的獎學金都沒有。我能做的,你也都能去做。
2. 標題里的數字是有原因的。去年年初,我寫了一篇年度求職計劃,文里寫到目標薪水是年薪10W,最好稅后。結果被豆瓣首頁推薦了,引來好多圍觀、質疑和鼓勵。結果賣身價到這個數了,這篇算是匯報。
3. 因為記錄的時間跨度越長,很多細節就略過了。有興趣可以翻我的豆瓣日志,或者單就某個話題和我討論。(簡歷筆經面經之類)
以下是正文。
0 我
介紹下我的基本情況。高考腦殘勵志考研的那種研究生,2015級應屆畢業生,本科是個“不提也罷”的地方渣學校,研究生在京某211,專業是個“不提也罷”的悲催文科專業,作為一個冷門專業被老師們和同學們忽略著。[此處應有秋風掃落葉配圖]
去年秋招時拿下了4家公司的offer,雖然不多,都是在500強IT外企和國內互聯網名企的范圍內,最后選擇了這家公司是綜合考慮發展前景、崗位、平臺、薪水、地點等因素的結果,崗位就是眾所周知的產品狗。
1 是時候考慮找工作了
這個階段發生在2013年底到2014年春節這段時間,距離我畢業還有一年半。
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考慮找工作的事?
客觀原因是當時參加寶潔實習生招聘惜敗終面(互聯網er,這公司真不是掃地的),一方面讓我跳出了自己的生活圈,看到了各路牛人原來是這樣度過校園生活的;一方面則是,我沒覺得一些所謂的“牛人”(是一些,不是全部)到底牛到哪里去了,不熟悉游戲規則,沒有經驗,是我的錯,可開竅晚不等于智商低啊。于是開了眼的我,大概知道了在人才市場上自己處于什么位置。
主觀原因呢,主要是在這個階段給自己重新定位,有充足的時間給你做準備。假設你給自己定了一個從未涉足的新方向,研二下學期這半年足夠你找實習增加實戰經驗,順帶美化了簡歷——簡歷上最新的實習經驗絕對是重點。一份正式的實習需要半年,基本實習結束,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復習筆試需要的東西,差不多就到秋招了。之后拿到offer,寫論文蹲等畢業,就是我現在的狀態。
所以這時候開始準備,一點都不早。
2 找什么工作?
如何鎖定求職目標這件事在《找工作沒目標?迷茫?那就看這篇吧》里已經講清楚了,基本思路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特長定崗位,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傾向定行業,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定公司。
結合后來的經驗,這里我再補充兩點:
1)不要把自己框死在特別精確的崗位里。像我當時因為對寶潔有點魔怔,其實光總部在廣州這一點我就不可能和這家公司有什么緣分。而后來更是懂得,他們光鮮的生活,也只是光鮮人生的一種罷了。
2)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北京這點其實很明顯,一個百無一用文科僧,高薪和戶口就二選一吧。而我呢,性嗜錢,不能忍。男票拿了戶口以后,我就再也沒想過戶口的事了。
最后我鎖定的求職目標是:市場部+外企/互聯網。
(不是產品?——別著急,往下看。)
3 是時候實習去了
從本科到研究生,實習有創業也有,當時拿著簡歷去找一位又萌又任性的老師(……)點撥,說我的簡歷缺一段高大上實習鎮場。好吧,那就找家名企混著吧。
春節過后,我大概初五就回了北京,趕在HR上班前做準備。雞賊如我是這么想的:外企是出了名的高大上,互聯網遍地是屌絲,外企的經歷能幫助在互聯網行業求職,反過來就很難了。所以實習要去外企,而且是500強。但!是!互聯網要兼顧啊,最好是進入IT類外企,這樣找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傳統FMCG市場部、IT企業市場部還是互聯網,這樣的經歷都能用得上。
于是,我進入了某500強IT外企實習了。(……此處省略N個字)
這段時間,因為團隊人少,又有同事請產假,而我又是個熱心又好用的娃,爭取了很多參與工作的機會,甚至作為核心成員籌備了Level最高的年會。除了優秀的同事和有趣的朋友,讓我受益的包括:
1)對尖端科技的興趣。物聯網、人工智能、或許只是小米手機或錘子手機,當這些都在身邊發生著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能catch到尖端科技帶來的細胞迸發的快感。
2)對細節的把控度。Marketing就是份被各種細節淹沒的工作,當然也是有個好mentor,帶得我眼睛越來越明,心思越來越細。
3)Hold住場面的能力。參加自己參與籌辦的年會,被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夸贊,和美國總部GM偶遇然后一起吃飯,穿著小禮服舉著酒杯和前輩們搭訕,也有過和同事們一起加班到12點,也訓斥過agency的大哥大姐們(……)咳咳,總之,氣場這東西,是磨出來的,不是說出來。
4)職場專業度。于我而言的職場專業度,是指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好比說,分清職責和職權,從部門和職能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和提出建議,會議前該怎么準備以及會有后如何發布紀要如何分配任務,甚至是辦公場景的郵件應當怎么寫……都是這段時間鍛煉出來的。
5)簡歷上一段拿得出手的經歷?!褪亲置嬉馑?,對網申好些,很多HR也會好奇。當然也要看你簡歷怎么寫,這里就不多說了。
4 找工作?當產品狗好了
在不斷了解外企市場部的工作中我就逐漸動搖了。首先,應屆生非常適合的FMCG市場部管培,企業大多不在北京。其次,甲方的市場部不太適合技能上升期的應屆生,乙方的市場類工作又強度太大工資太低。
于是我覺得互聯網是個既能成長又能淘金的好方向,對文科生來說,實在要珍惜。
然后就在一次次找實習、找工作、和戰友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互聯網行業的崗位設置和其他行業是不太一樣的。而我想做的這類工作,更偏向于產品。(互聯網行業產品經理的崗位源于寶潔的產品經理,可以看“產品經理”的百度百科)
這和當時設定的求職目標有些偏差,但仔細想想,所要做的事情和所需要的素質都是類似的,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能力遷移和差異修正了。
有哪些可以遷移的呢?
1)對需求的探索,對用戶的尊重。FMCG市場部的工作同樣圍繞用戶展開,調研和分析用戶需求是基礎能力,很多理論和經驗可以套過來用。
2)產品設計能力。如何讓你的產品被用戶接受?如何讓用戶喜歡你的產品?怎樣讓你的產品從同類中脫穎而出?
3)項目管理。盯一個產品的全流程和盯一個case的全流程,沒太大差別。都是團隊協作。人性是共通的。
4)T字型能力結構。做市場、做產品很相似的一點是,兩者都是要在某一個方向深耕細作、但又要廣泛涉獵。同時,保持敏銳度,保持行業更新和自我更新。
5)職業素養。兩者對人的個性和工作能力要求也是類似的。要靠譜,要有執行力,抗壓,多線程處理事務,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決斷力,等等吧。
找到共通點,那要修正什么差異呢?
1)企業文化?!阋寣Ψ接X得你是“自己人”才行啊!外企人的氣場和風格,如何調試到互聯網人的氣場和風格,是我求職的一大障礙。說話的方式、描述一件事的邏輯、面試的風格等等,都不太一樣。好在咱骨子里屌絲,很快就掰過來了。
2)迭代和試錯。這恐怕是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最大的差異之一。因為成本低,速度快,很多事情可以通過先上線試錯再迭代新版本的方法解決,這是傳統行業所做不到的。這就對應著很多做事方法的區別。
3)行業研究。就是字面意思,之前沒有系統地對互聯網行業進行研究,行業學習和競品分析都是必須要做的功課。
基本上就是這些吧。對應地,找圈內的朋友多咨詢多補課,自己多研究多總結,修改簡歷,很快就實現了自己的全新包裝,然后忽悠Offer去了。
5 當產品狗的感覺?
特別好。真心的。
比之前每一段經歷都讓我覺得找到了自己。
從小學第一次用QQ泡論壇以來,我最好的死黨幾乎都在網上——在那個見網友等于被拐賣的年代。這些美好的關系一直保持到了現在,雖然聯系時增時減,但青春沒有第二次,我們都永遠定格在了彼此初見的那年。
這些年來我們一起做論壇、做電子書、做雜志、寫小說、做網站,甚至還摸索寫過html代碼,練就了一身在二次元安身立命的本領,玩得不亦樂乎。直到現在漸漸回歸了三次元,也是更多的時間在和自己對話,變不了人見人愛左右逢源。
我想這樣的經歷,或多或少決定了會成為互聯網人。加上行業領先的工作平臺、青春朝氣的工作環境,快節奏的工作風格,融洽的團隊,和能讓應屆生充分發揮的機會,我想,這就相當足夠了。
6 總結一下吧
就像我開頭說的,這是個可復制的故事,希望能給你靈感。
對文科生們,相信自己可以的,做產品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的亮點。
對跨專業求職的孩紙們,仔細看我的準備時間和步驟,你也可以。
對想做產品的孩紙們,像我這樣毫無產品實習經驗的文科狗都拿了offer,要有信心。當然,沒拿到Offer的,也不要找客觀理由。
對我來說,選擇了就要努力走下去。無論是產品設計UEUI還是JAVA,都放馬過來吧!
文/莔莔有神,微信號(poke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