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狂歡節剛剛落下帷幕,這個萬眾矚目的“剁手節”當天全網交易額達到1229.37億元,較去年增長52.7%。其中阿里巴巴以創紀錄的912.17億元的交易規模收官,而其他電商平臺的流量和交易也在這一天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在這場電商狂歡的背后,是過去幾年隨著支付、物流、電商技術和品類拓展等的不斷發展,電商行業在持續高速增長。如果說前幾年電商行業在高度競爭中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那么近兩年來,電商行業又出現了哪些新趨勢和投資機會?華創資本的幾位投資人將為你一一解讀。
吳海燕(華創資本合伙人)
關鍵詞一:移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接入用戶數和用戶滲透率都得到速度空前的提升,用戶下載、安裝、使用移動App的習慣已經養成,互聯網形成了新的用戶入口和流量分配方式。
關鍵詞二:社區
移動互聯網快速形成了新的社區形態,用戶花在社區上的時間更碎片化也更多了,并且細分、垂直社區代替了之前PC時代大型BBS等社區形態,形成了更豐富的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貢獻方式、更強的自媒體屬性和更個性化的用戶互動方式。社區一直是用戶獲取、黏著度高的互聯網產品形態。電商行業的流量獲取、轉化、保留,如果能和移動社區進行有機結合,會產生化學效應。
流量是商品,社區是資產。在互聯網發展成熟的時代,流量已經越來越像一個“商品”,流量獲取和市場費用的投入基本上直接掛鉤。電商行業對于流量購買的依賴成為慣性,市場費用一直居高不下,成為業內公司盈利的主要障礙。而優秀的互聯網社區,有自然生長的用戶基礎、豐富的UGC內容、強用戶互動和高用戶黏著度,這些都使得“社區”實際上成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公司的一塊虛擬資產。
關鍵詞三:跨境
在政策不斷成熟、鼓勵之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一個大機會?!笆澜缡瞧降摹?,意味著不但信息可以自由流動,商品也會越來越方便高效地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過去跨境電商主要是中國商品出海,借助中國“世界工廠”的優勢。
而近兩年來,“海淘”也成為互聯網用戶的常用詞匯?!昂L浴弊岆娚躺唐返倪x擇極大豐富,相當于增加了大量的新品類,而品類擴張一直是電商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不光是世界知名、不必再做用戶教育的奢侈品品牌,大量海外中端商品也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用戶海淘的選擇。伴隨海淘需求而生的各類電商平臺、倉儲、物流等創業公司,也開始興起。
關鍵詞四:本地
服務商品化、生鮮、“最后一公里”、真正的“C2C”等具有地緣特點、和本地生活相關的品類、服務開始進入電商版圖。和“跨境電商”類似,本地化的電商需求,需要不同的供應鏈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物流、服務支撐,這些都是傳統電商也還沒有建立好的體系,成為催生新興電商平臺的機會。
關鍵詞五:消費分級
隨著商品品類的極大豐富和質量不斷提升,讓消費決策這件事變得更重要?,F在要滿足的不再是彌補商品缺少的空白,而是在任何一個需求點上都有多種商品,甚至來自于不同國家的商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究竟哪個是更適合消費者、性價比更高的,就成為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一些商品是以前消費者從來沒想過會有的,但是它的出現會解決很大問題。因此目前幫助發現和決策適合自己的商品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做消費發現和消費決策這一類應用或者網站就成為新的機會。
熊偉銘(華創資本合伙人)
雙11重新定義零售的旺季
雙11無論對商家還是對于消費者都已經成為非常熟悉的節點,雙十一重新定義了零售的旺季。從雙11到海淘更關注的“黑五”的這段時間里,基本上都是全世界買東西最便宜的時候。
有數據表明,不管是雙11還是黑五,銷售收入基本相當于第二個財年月銷售額的中間值,所以基本上每個零售平臺或者商家都通過這個時間點看自己的沖量潛力。
渠道下沉和品類爆發
2015年電商業有兩大主題:首先是渠道下沉。大電商平臺在二線城市以下渠道的布局更為明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更多中老年人群能夠比較快捷地操作移動購物。但是主力消費人群年齡段還是以青壯年為主,從零售的趨勢上來看也是如此。
另一個主題是品類的極大擴展。幾年前一家電商平臺有超過10萬SKU已經覺得很瘋狂,但現在很多電商平臺甚至是小平臺,都擁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SKU,通過技術方式快速擴充品類已經不再困難。
消費者在面對如此海量的商品時實際上是慌亂的,他們更關心的是性價比、產品質量以及是否真正能夠買得到,這也成為一些新品牌的機會。此外,選擇更多就需要有篩選的機制,到底是用社交的方式去篩選,還是用性價比的方式去篩選,都是一些新型技術型電商的機會。
海淘擁有更大發展空間
海淘極大地增加了品類的選擇,而海淘人群是長尾人群。雖然天貓、京東這些大電商平臺已經覆蓋了大部分消費品,但是從說購買價值來講,長尾的商品反而會高。
海淘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購物的概念。海淘的優勢在哪兒?所有傳統零售都是用經銷商或者直營店的模式來備貨,成本很高。而對于海淘,這些長尾的品類很難備貨,而且個體差異性很大,在供應鏈上有優勢的傳統大型商超沒有任何優勢。
對于零售業來說,過去的十年是粗放的十年,現在電商的業態開始和其他的業態一樣開始分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購物目標、購物體驗和購物偏向。優秀的海淘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容易進行選擇、獲得更好價格的便利。
新型電商是否會被大平臺取代?
新型電商平臺具有的一些優勢,比如技術優勢和模式優勢,大平臺可不可以去做?當然可以,但大平臺一直沒有成功,這和能力無關,是因為在大平臺的體系里總是會有資源優先級的問題。例如,大平臺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在物流和存貯體系,自然要盡可能提高這部分資產的效率,這是它的優先級。
技術永遠不是一個絕對的優勢,但創業公司運營時間越久,所解決的細節問題越多,這個時候競爭對手就需要更長的追趕時間。過往來看,大平臺總會比創業公司慢一拍,這就是為什么創業公司會有機會。
余躍(華創資本投資人)
“95后”電商進入視野
“90后”消費的概念現在很熱,其實用戶的消費需求很明確,可以按照年齡或者生活狀態來劃分。其實很多“90后”都已經開始工作,現在一些機會可能來自“95后”,做面向學生的電商。學生產品很多時候是為了興趣、娛樂,或者審美的個性需求去做黏性消費,比如說衣服、帽子、包、本子、文具、小玩具、手辦等等。不管是喜歡韓國明星,還是喜歡二次元,還是喜歡歐美潮牌之類的,個性是非常強烈的。但要注意的是,對于這些產品,學生承受不了太高的客單價,一般面向學生的電商產品客單價都是偏低的。
美食新興模式興起
私廚、外賣,包括特色美食等等,都是近一兩年才開始集中出現的需求。在基礎需求已經滿足,或者競爭過于激烈的基礎上,個性化的需求才被釋放出來。此外,物流帶動同城即時配送,包括冷鏈配送的發展,整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線下餐飲產業的競爭機制會變得更激烈?,F在很多私廚,特色的小餐廳非常流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一個小餐廳只要維護好客戶關系,生成優秀內容,就可以吸引大量的客戶群。傳播速度的加快,其實給了小眾獨立餐飲很多機會。現在的餐飲行業從一開始就變得更精細化、專業化和特色化。
服裝消費升級
服裝是很好的一個方向。隨著服裝消費的需求升級,價格中間層其實并沒有解決得特別好,但這個區間的消費能力是很強的?,F在很多創業公司通過海淘來解決,把很多國外品牌介紹到中國來。
另外租賃也是一個解決方案,它降低了消費者升級衣櫥的成本,接觸到更多更好的以及海外的品牌服裝。一是讓消費者認識了服裝,二是也有機會通過這個渠道進行銷售。用戶本身做購買決策比較難,這種模式實際上是試穿,就像賣車之前試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