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北京參加了不少的發布會,大部分都是發布安卓手機,有些廠商也和我一樣是“外地人”,為了生活不得不來到北京這個媒體中心,還有一些狂熱的安卓手機的粉絲打著旗子喊著口號來為心中的偶像助威,這些粉絲里面有不少學生,估計他們畢業以后的理想就是來“北京實現夢想”。
這幫大學生來北京實現夢想的大部分路徑就是加入到互聯網創業公司,但是我覺得北京這天氣會讓每一個有理想的創業公司都離開北京。
離開北京,創業公司會死掉么?先別著急回答,我們來看一下創業公司離開北京后遇到的幾個問題。
遠離媒體中心?
來北京開發布會的都是成熟廠商,他們為了節省大筆的邀請媒體的費用才選中了北京這個媒體中心,如果是創業公司只要你的項目不是 to VC (天天喊著互聯網思維騙投資人錢)沒有必須把自己曝光在大量的媒體下,頻繁的接觸媒體。而且說句得罪同行們的話,現在對于創業公司的來說,不存在“媒體中心”,其實北京就是一個“宣傳中心”,媒體都在轉型,你一創業公司真沒有必要曝光自己的產品,產品有需求自然會發散增長,產品沒有需求被“宣傳”死得更快,連做夢都做不了。
人才成本大?
在北京最好找的工作除了送餐和快遞員以外就是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職位了,互聯網創業公司多,職位需求就多,今天離職,明天就可以入職。你在北京搞創業公司是好招人,但是同樣的離職成本也低,反正創業公司嘛,理想不合就走人,再繼續去尋找理想,大部分理想都可以無縫對接。如果你離開北京,招人成本增大,但是離職成本會降低,現在大部分的在北京的創業公司都是鳳尾,你們離開北京以后成不了鳳毛菱角,至少可以成為一個小雞頭,你的同事想離職也要考慮是去北京,還是在當地找一個和你們理念一樣,待遇一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在當地其實難,所以遠離了北京不找找人,但是說不定更好留人。留住的是同事,能和你一起成長的才是創業伙伴。
創業氛圍不好了?
創業需要什么氛圍?大家同行每天交流么?只有弱者才喜歡抱團,大部分北京的行業交流又有多好干貨呢,其實只不過就是大家抱團取暖,拋出來的全是磚,真的有玉都藏在家里或者都沒有什么玉。不說同行交流再說政府給制造的氛圍,是,我承認大 Boss 都去中關村喝咖啡了,但是這種扶持創業火了氛圍又有多少能分到你的頭上,勇敢一點離開北京,到其他地方,你們說不定還是當地的紅人,稅收房租扶持至少比在北京大家一起搶到的要多。今天 vice 推出了陳冠希的紀錄片,他在里面說了一句“中國人有想法都藏在,美國人有想法都分享”,在北京你有創意,同行分分鐘給你 copy 出來,本來它是一家做 O2O的公司,但是它可以分分鐘把你的一個游戲創意給執行出來,因為這就是北京的創業氛圍之一,一直在創業,連續在創業。
遠離互聯網中心?
真的是笑話,你做的都是互聯網了,來哪里有互聯網中心這個概念,互聯網就是便捷,打破地域限制去中心化,BAT出了百度,另外的兩家誕生的殺手級或者還在成為殺手級的產品都是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做出來的,百度這兩年有殺手級的產品?北京越來越確實誕生巨頭公司的土壤,殺手級的產品也是在遠離北京這種所謂的“中心”地帶成長起來的,離開北京不是離開互聯網中心,互聯網沒有中心,中國互聯網不需要中心。
一個離開了創業漩渦靠夢想支撐創業導師趕上創業公司的城市的創業公司才能認真做產品,留住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的創業伙伴,媒體因為你的產品而報道你,而不是來宣傳你的創業公司,我覺得這樣的創業公司不一定成功但是至少會活得更久。
更重要的是以后你不會遺憾的對你孫子說
“孫子,爺爺當年在北京創業30年,都沒見過大褲衩長啥樣”
文/小互(微信公眾號:互聯網的那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