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資本寒冬來了,錢都很難拿了,誰還這時候出來創業啊?不過我們要看到好的方面,整個行業更加理智,行情更加穩定,招人的薪水更加合理,從這個角度來說卻是一個很難得的創業契機。
創業初期的想法如何才能有效落地?
這個創業想法并不是只要有一句話或者一個點子就夠了,而是盡可能把產品的發展路徑都盡可能的梳理清楚,同時要對市場現狀和競品情況也要足夠了解。剛開始要創業的時候很容易被激素沖昏頭腦,認為別人都是傻逼,不懂自己的想法和境界。雖然創業本身就不能太理性的考慮付出和回報,但還是要盡可能的客觀的分析這個創業想法的可行性。
想法明確了之后,就是開始找合伙人。
選合伙人要謹慎,最起碼得搓幾頓
1
三觀一致
這對于整個創業過程中的各種決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創業成敗的基礎。很多創業過程中合伙人撕逼導致散伙的案例不勝枚舉,在此不再贅述。
如何判斷三觀是否一致?
這不是一個短期內能明確的事情,也很忌諱閃電結合。如果是之前的同事或者同學那是最好不過了,雖然中國合伙人里說一定不要跟自己的好兄弟一起創業,但我覺得有這樣的好兄弟一定要一起創業!
如果之前不認識,能成為合伙人備選者可以說一定是行業精英,在該領域有較深的造詣和豐富的經驗,專業能力沒有問題之后,可以再交流一下對于各種事物事件的看法,比如興趣愛好(除了工作還能不能玩到一起),優衣庫事件(到底是不是官方炒作),楊冪好看還是劉詩詩好看等,這些問題看似無關,但也可以想辦法制造一些沖突和歧見再看如何溝通處理,這對于以后一起創業過程還是會有不小影響的,不求同但求和。
2
能力互補
這也是一種理想狀態,我見過完美的團隊配置也很快散伙的,也見過3個做技術的也做的有模有樣的,但最好還是能在產品、技術、市場方面都有獨當一面的合伙人,可以節省很多力氣。
3
信任最重要
創業路上需要不斷摸索,尤其是第一次創業者,很多東西都是要從0開始學習。我們要信任自己的合伙人能在他負責的這方面做好,而不能因為一些挫折和失敗就懷疑彼此的能力,要給彼此足夠的試錯和成長空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4
不要斤斤計較的人
剛開始創業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大家都很大方,工資可以不拿,股份分多分少問題都不大,一旦開始有規模之后,利益的問題會越來越明顯。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一起看到更長遠的未來,而不是在每一次出現利益沖突的時候優先考慮自己的一部分,或者糾結于誰貢獻的更多,這就沒有意義了,也很容易在此階段Game Over。
合伙人確定之后,就是搭建初期團隊。
初創團隊三大件:產品,技術,設計,有了這三個人基本就可以開工了,產品快上線時市場運營方面的人員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前期工作少的話可以兼一下。我們在產品上線前團隊有5個人,各方面工作都可以涉及到。
創業公司怎樣才能吸引到優秀的員工?
Rule #1: 招牛逼的人。牛逼的人會帶來更多牛逼的人,這個原則永遠不會變。
一定要只招牛人,一定不要湊合,否則后果自負。
有人說,我不認識牛人,對這個圈子不熟啊等等,這只能說明自己的努力還不夠。
混圈子。比如招技術大牛,可以嘗試參加技術社區的活動,技術沙龍等,不求在這里能夠直接招到人,但是可以和大牛有直接的接觸和溝通。
談理想。在啥都沒有特別是還沒錢的階段,能付出的只有情懷。你想要改變世界,不想要平庸的人生,跟我一起來make difference吧!
死纏爛打。在知乎、微博、稀土等地方想辦法拿到大牛的聯系方式,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臉的想辦法見一面,即使人不能來也要想辦法讓他推薦一下,嗯。
這時候如果對于大牛的需求并不強烈,需要的就是能做好工作的人了。這里可以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針對不同需求的人來進行分析。
錢要給夠。難免落俗,錢對于大部分人選擇工作來說,還是最直接的刺激,對于部分人來說還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最起碼能吃飽穿暖才能考慮創業,我不在此多說了。
穩定的環境。如果不是核心初創人員,很難有和創始人一樣的理想和愿景,我可不想過幾個月還要找其他的工作,這是人的基本的安全需要。
團隊建設。我為什么要和這群人一起工作?同事彼此之間的認可非常重要,不只是在工作中進行分工配合,還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動,這是屬于人的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成長空間。沒有人是想在同一個地方一直做同一個事情的,現在過來“打雜”沒關系,但不能一直打雜,隨著公司的成長,可以做一些更high level的事情,比如成為項目或部門負責人等,這是屬于人的尊重的需要。
共同愿景。我是在為你打工還是和我們一起創業?合伙人和員工的差別就在于此,只有到達這個階段,才能把個人能力發揮到極致,這是屬于自我實現的需要。
團隊成型之后,就是要不斷打磨產品。
打磨產品是伴隨著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在不斷進行。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提倡微創新,而真正的顛覆式創新很難存在,我們也不去討論這兩者之間的文字游戲。
C2C(Copy To China)模式:這種類型的產品更多的是在產品功能體驗上針對國人用戶習慣進行改良,包括產品UI和使用流程等,上線以后再根據用戶和數據反饋,在產品和運營方面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典型如美團,滴滴,不再贅述。
國內競品情況:第一步肯定是反復體驗對手的產品,千萬不要只是各種鄙視,一定要客觀的評價各個競品的優缺點,包括產品功能、體驗、業務流程等方面,再根據自己團隊的特點,明確自己產品的定位和優勢,這種情況下最忌諱面面俱到,特別是行業后來者,一定要想到一個突破點,這個點要足夠痛,即使不足以顛覆現有產品的市場格局,也能夠想辦法在這個市場站住腳。聚會玩第一個版本上線時只有一款誰是臥底游戲,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款誰是臥底產品,我們創新的推出一鍵看詞拍照功能,最簡化用戶操作,受到用戶一致好評,其他競品紛紛模仿,現在一鍵拍照已經成為標配。
尚無競品情況:很多創業者剛開始都會假想自己的產品沒有競品,說我的發展方向跟他們都不一樣,但其實這就對競品這個概念理解的太淺了。一定要想辦法從多個角度挖掘并發現自己的競品,無論是從功能需求上,業務邏輯上,目標人群上,使用場景上,一定存在相關的競品,找到以后再重復上面的步驟。
說到創新,就難免要先說到抄襲。
抄與被抄:這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人在江湖飄,哪能不被抄,抄來抄去習慣了就好。
首先還是要明確自己產品的現狀,是屬于行業領先者(被抄的)還是競爭者(抄別人的)。
如果是領先者,出一個新功能,就馬上被競爭對手抄過去了,可以先hold一下,再考慮以下幾點:
加速產品研發速度,延長產品迭代周期。現在很多人都提倡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感覺延長產品迭代周期的想法很奇怪,但在產品已經處于惡性競爭的情況下,競爭對手已經不擇手段,快速迭代會讓自己的產品計劃充分暴露在對手面前,這時應該調整產品策略,比如階段性發布大版本,一次性發布大量新功能和特性,這樣即使對手繼續無腦抄襲,也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成本。
加強后端功能創新,隱藏產品可見創新點。比起UI、新功能等方面,在算法、邏輯方面的創新會讓競爭對手更難發現,可避免被無腦抄襲。聚會玩也剛剛完成產品框架升級,后續更新版本不需要用戶重新安裝客戶端,完全采用增量更新策略,既解決了產品版本碎片化問題,又可以讓用戶隨時可以用到最新版本,而這在技術上存在一定門檻,可以讓其他競品難以超越。
如果是競爭者,首先我們不要無腦抄襲,要抄出風格,抄出水平,我們稱之為借鑒~
分析競爭對手發展戰略和數據。從各個角度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戰略,可以從產品新功能、投資人等方面著手,并且盡可能拿到競品的各方面數據,有人在幫我們試錯,不利用一下豈不浪費,我們也可以盡早知道這個方向是否可行。
建立自己的產品標志。盲目的跟風是沒有出路的,一是不要被帶到溝里去,二是必須盡快明確自己產品的差異化特征,讓用戶明白為什么要用自己的產品并且留下來。
產品出來后,就是要開始融資了。
第一筆融資。
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融資時間點,土豪團隊在還沒開始的時候就有上千萬的天使,草根團隊如我們聚會玩是在產品剛上線后被投資人看到并且快速敲定天使輪融資的。現在種子和天使投資很多,也有很多孵化器如氪空間也可以提供產品初期的發展條件,并且對融資也有幫助。
最后補充一下,拿到第一筆融資一般不會太多,不要盲目的擴展團隊和草率的搬到寫字樓,不然很容易呵呵。
另外,在融資時最好已經找到一批種子用戶驗證自己的產品,那么問題又來了:
項目初期冷啟動,種子用戶都是哪里找的?
其次最好盡快將產品上線試錯,用戶獲取成本低很多,不用不好意思。
目標用戶社區,論壇,QQ群??上然烊肷鐓^跟用戶建立長期關系,并且做出有價值的分享并產生互動,比如符合初中生的TFBoys、EXO的貼吧等,屆時再軟植入產品,比如介紹說我現在正在玩一款內測產品,很酷,你們要不要來試試之類的BALABALA
可以嘗試學校門口擺攤推廣
iOS版本可嘗試先付費再做限免,不過現在效果已經不特別明顯。
部分Android應用商店可以申請首發。
產品設計的好可以,申請評獎推薦,比如豌豆莢設計獎,蒲公英計劃,最美應用等。
融資都搞定了,創業路才剛剛開始,在這里我也想給大家打個預防針。
創業路坎坷,各家有各家的歡歌和絕唱。 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危機一定是融資危機。
聚會玩第一次融資是在2013年8月完成,而后才開始成立公司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商流程。
我們正沉醉在拿到融資的興奮當中,心想著終于可以改變世界了,然后就開始專注于產品和運營,為每一個產品的新功能叫好,為每一個新用戶的數字跳動而歡呼。
第一輪融資金額并不多,也萬萬沒有注意到融資花完正好是春節期間。
當時接觸投資人是各種的不順利,很多還在度假,還有就是各種拖延。
最后真的是經歷了各種奇葩的情況,投資人惡意壓價,簽了TS后毀約,準備合投的突然反悔等等,讓我們接近崩潰的邊緣。
慢慢的錢花完了,但不能就這么算了,我不甘心!就從朋友那里借了30萬又撐了3個月,終于迎來了轉折,新的投資人誠意十足,對產品和團隊也非常認可,最后又有其他投資人跟投,超額完成了Pre-A輪融資。
現在我們第三輪融資也即將close,見過的十幾家基金態度差別非常大,認可的會非常認可,不認可的會提出各種近乎搞笑的問題。融資真的就像是談戀愛一樣,找到對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提前融資。在當前資金還能撐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融資了。
融更多的錢。想辦法能撐的更久,會有更大的容錯空間。
錢沒到賬,一切都有可能改變。不要被各種協議迷惑,明確款項到位的時間點比什么都重要,這不是背叛,這只是現實。
只要自己堅定信念,必要的時候可以付出一切!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寫在最后:任何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創業沒有失敗,我相信無論結果如何,創業的歷程都會成為大家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風景,資本寒冬很短,創業道路漫長,讓我們裹緊衣袖,一起努力向前沖!
文/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