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f5frt"></address>
<em id="f5frt"></em>

    <noframes id="f5frt">
    <form id="f5frt"></form>

      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當前位置:首頁 > 創業指南 > 創業指南 >

      為何中國互聯網公司不需要美國市場?

      日期: 來源:收集編輯:佚名

      11月16日消息,國外媒體周末刊文稱,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有著全球消費能力最強的人群,因此很難想象有著遠大目標的公司會忽略這一市場。然而,當前一代和下一代中國互聯網公司似乎正放棄美國市場。這是一種正確的做法。

      為何中國互聯網公司不需要美國市場?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建立在中國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用戶數快速增長的基礎之上。盡管中國經濟的增長正在放緩,但中國科技公司在國內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它們也可以探索印度、巴西、東南亞,以及其他人口稠密的市場。盡管開拓這些市場并不一定成功,但這些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習慣了國內激烈的競爭,而美國公司往往并未遭遇過這樣的競爭。

      幾乎沒有任何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取得過成功。這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公司的成功并不依賴于美國用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即使這些公司在美國做出嘗試,也不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成果。

      這些公司專注于國內市場有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消費類市場規模龐大,而這些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令人難以想象。去年,阿里巴巴平臺上完成了近4000億美元的交易,達到亞馬遜和eBay交易額之和的兩倍。根據eMarketer的數據,谷歌(微博)在美國互聯網搜索市場的份額超過70%,而根據中國互聯網觀察的數據,百度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高達80%。IDC的數據顯示,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約為5%,而幾乎全部銷量都來自中國國內。目前,中國市場的手機廠商估計達到1000家。

      中國互聯網巨頭也位居全球市值最高的消費類科技公司之列,“BAT”是其中的代表者。

      另一方面,如果這些中國科技公司希望突破美國市場,那么會發現,美國市場并不是那么友好。紅杉資本合伙人沈南鵬表示,中美科技公司圍繞本土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打造了文化和產品,因此相互之間很難在對方的市場取得成功。他表示:“中國公司很難充分理解加州用戶的需求。”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是例外。10年前,聯想收購了IBM的PC業務,從而進軍美國PC市場。來自美國德梅因的年輕人可能沒有聽過大疆創新的品牌,但卻玩過大疆Phantom系列無人機。從營收來看,這家來自深圳的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無人機廠商。

      然而,數碼產品銷售和互聯網服務運營仍有很大不同。對互聯網公司而言,了解用戶需求更重要。阿里巴巴曾試水美國電商市場,但并未成功。這足以成為前車之鑒。今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出售幾個月前開設的美國電商網站11 Main。這一平臺上的買家和賣家均表示,平臺的運營很“業余”。

      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巴巴和中國其他科技公司不希望在美國有所作為。美國仍是全球最重要的舞臺,但并不是唯一一個能帶來收獲的市場。阿里巴巴目前幫助美國消費者和中國的制造商牽線搭橋,并希望未來10年內使40%至50%營收來自海外市場,但美國消費者并不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的關注核心。

      阿里巴巴全球發展負責人表示,阿里巴巴的戰略是幫助美國公司覆蓋中國的消費類市場。阿里巴巴也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和俄羅斯發展電商平臺。類似地,小米正在關注印度、印尼和巴西。不過,打車應用滴滴快的目前專注于本土市場,而美國競爭對手Uber已經展示了對中國市場的雄心,例如將向中國市場投資10億美元。

      與滴滴類似,大部分中國熱門創業公司的業務重點都是國內。但這并未妨礙投資者對這些公司增長潛力的樂觀情緒。在CB Insights排出的143家最具價值私營科技公司中,有20家來自中國。除美國和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上榜公司數均未超過7家。

      對美國用戶來說,無法用上來自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是一種遺憾。而對中國創業者來說,專注于國內市場才是王道。

      文/李瑋

      相關閱讀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