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應在符合美學的同時滿足其功能性的完善。今天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和強調需要確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觀點。我們一起來看看,室內設計應力求滿足哪些設計觀念。
查看更多室內裝修效果圖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為人服務,這正是室內si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需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考慮他們不同的要求:空間設計;需要注意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不同的空間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加強環境整體觀
現代室內si設計的立意、構思,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于對環境整面的考慮。現代室內設計,從整體觀念上來理解,應該看成是環境設計系列中的“鏈中一環”。
一層含義是,室內環境是指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許多方面,在室內設計時固然需要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但是不應局限于視覺環境,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因素也應極為重視,因為人們對室內環境是否舒適的感受,總是綜合的。一個悶熱、噪聲背景很高的室內,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間也很難給人愉悅的感受。
另一層含義是,把室內設計看成自然環境——城鄉環境——社區街坊、建筑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這一環境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鏈中一環”,它們相互之間有許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約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室內si設計的又一個基本觀點,是在創造室內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高度重視藝術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筑和室內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的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并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視科學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視藝術性,在重視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筑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創造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現代建筑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問題。
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在室內設計中,在生活居住、旅游休息和文化娛樂等類型的室內環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民族特點、地方風格、鄉土風格,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歷史文脈,并不能簡單地只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特征,甚至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
歸納為三點:
1、宏觀環境:(自然環境)天空,大氣;山川森林,平原草地;氣候地理特征,自然景色, 當地材料。
2、中觀環境:(城鄉,街坊及室外環境)城鎮及鄉村環境;社區街坊建筑物及室外 室內設計環境; 歷史文脈,民俗風情,建筑功能特點,形體,風格;
3、微觀環境:(室內環境)各類建筑的室內環境;室內功能特點,空間組織特點,風格。
四、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國清代文人李漁,在他室內裝修的專著中曾寫道:“與時變化,就地權宜”“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即所謂“貴活變”的論點。他還建議不同房間的門窗,應設計成不同的體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規格,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和室內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門窗可以更替和互換。
各類人為活動應重視有利于今后在生態、環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聯系到現代室內環境的設計和創造,設計者必須不是急功近利、只顧眼前,而要確立節能、充分節約與利用室內空間、力求運用無污染的“綠色裝飾材料”以及創造人與環境、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觀點。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即要求室內設計者既考慮發展有更新可變的一面,又考慮到發展在能源、環境、土地、生態等方面的可持續性。
對于室內設計應力求滿足哪些設計觀念,小編就給大家說到這里。其實室內設計既需要工程技術上的知識,也需要藝術上的理論和技能。同時,對于可持續性的發展觀,一定要引起設計師們的全面重視,畢竟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而不損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
業主關注熱門:
裝修合同樣本
裝修合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