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時光
陽光隨著時間的游走,漲潮般漫進客廳,將窗外的枝葉剪影到四處可拾的書和影碟上,兩只貓兒蜷在沙發下打著盹兒……這樣的場景很恍惚,很美,很輕,簡單而柔和。屋子里有很多,很多東西,但仍然感覺非常寧靜。對,這就是小貓和莊仔私人的雕刻時光,如果你熟悉那個叫雕刻時光的咖啡館的話,他們的家便不會讓你感覺陌生,點點痕跡無不透出專屬于他們倆的氣息,莊仔最喜歡的詞語那樣妥帖地契合了這家給人帶來的內心感受——樂活、傾聽、發現、分享、安靜、沉思、信任、夢、創造、混搭、美麗、滿足、散步……所有的,這里都有?!?/p>

帶著灰調的橄欖綠色墻壁與木紋開裂的棕色地板,將人牽進舊時光,沒有絲毫刻意的清高姿態,反倒是極舒緩的,愿意讓人以各種姿態盤坐在某處看書看碟發呆,比如盤腿在軟糯的沙發中一坐不起,或是靠在異域風格的小墩旁看貓兒捉自己的尾巴,在莊仔和小貓的家中,時間是可以用來浪費的,這樣的奢侈多一點也無妨吧。
印度粉紅的臥室本該是香艷的,卻被米白色的棉質窗簾和床四周的書給消解了,可以看到對生活的熱望和激情,而不是無度的貪逸。時光的刻刀,可以很殘酷,讓一切面目全非,無以遁形。時光的刻刀,也可以很溫柔,讓一切日臻美好,氣韻生動。

13歲的格局
莊仔笑說:“我家就是13歲的格局,絕不凸顯40歲的年齡。”疑問后的解釋是:“我們倆喜歡小孩子的玩法,就是每個地方都擺滿放滿,從一開始就沒規劃儲存的空間,什么都暴露在外邊,沒有秘密可以藏。”

因為愛,書和影碟成了他們最好的玩具,終日生活游走其間,對于愛書之人應該是最幸福的事了,所以沒必要遮遮掩掩,坦蕩裸呈在書架上,書桌上,茶幾上,沙發上,邊桌上,甚至地上……仿佛要書抱住自己才安全的樣子,看上去毫無章法肆意而為的散落方式,卻實際上仍有它們的游戲規則,正要看的一定是待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要“敬”也一定會以俯視的角度“看”著你。

因為愛,小木貓、搪瓷缸子、舊鬧鐘、小玩偶,甚至小紙片、衣服上的標簽……都各自占據了一席小位置,真如生活市集般叮叮當當熱鬧非凡,對于莊仔喜歡將各種小紙片釘得門上到處都是的“壞”毛病,小貓總會“氣得要死”,但莊仔仍樂此不疲地勤于更換,就像他每天忙碌“刷新”的博客,總要有些生活著的痕跡留下才好。面對莊仔的這個游戲,小貓最終還是縱容的,要不你不會看到如此生鮮活潑的快樂場面。

因為愛,小貓迷戀各種面料和杯杯碗碗,不同的樣貌,同樣的吸引力,隨手拿起一個喝水的杯子,心里都暗暗地想:“偷走吧。”舊IKEA的沙發,被她用一塊亞麻色的大布一蒙,與她店里的懷舊座椅立刻成了般配的一對兒,加上各式棉質靠包,簡單的處理卻透出不簡單的審美功力。扮家家,這應該是女子從小到大最愛的游戲吧。
少了幾重門的空間便如同他們的玩具箱,盛裝著這一切的嬉笑散逸的生活場景,貓兒無拘無束地跑來跑去,而人少了推門的動作,心里就少了一份阻隔,盡管莊仔會“抱怨”:“家中要是來客人或是父母過來住時,真是‘恐怖’到沒有隱私”,但他的另一注解:“我覺得我家這種被包在中間的客廳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每戶人家從各自的房子里出來,匯在這里聊著閑天……”樂在其中,對,這就是他真正要說的潛臺詞。

有一種風格叫“自戀”
莊仔博客里有一篇博文就叫“有一種風格就叫自戀”,但此“自戀”非彼自戀。他們的“自戀”不是自視清高,也不是自私孤傲,他們戀的內容也無關乎價值的高低、稀缺的程度,而是他們對自己的一種堅守,“凡事從心出發,凡事隨著大自然的節奏去走,凡事尊重和體諒,凡事靜定下來。物質與心靈相伴邁進。”這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莊仔在博客上寫下的一段話。
他們對家的態度也是很隨遇而安的,家具有些是舊貨市場收來的,有些是店里淘汰下來的,拼拼湊湊在一起卻無比和諧。裸露在外的各種管線,也沒有刻意遮掩,曲直間無意成了風景。全然不成套系的各種生活用品,卻令審美充滿無限可能性。

誠如莊仔所說的:“什么才是人最需求、最合理、最漂亮、最細心的房呢?慢慢往里填東西,或者減掉某些東西,家就有了生命。我對家的簡單想法就是,盡量不要去設計東西,而是,珍惜它、愛它、改造它……這才是一個創造者的家。”
所以,小貓和莊仔的家,不酷而你卻能看到個性存在,不炫而你卻能感到內心沖擊。這個以二手市場為核心,用每天加加減減的耐心,富有靈質的慧心所裝扮出來的家,最后獲得兩人的宅心,一個讓人宅得住的家怎可能不是“自戀”風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