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古沉木可與紫檀木媲美
記者:如何來界定古沉木呢?
陳勇瑚:古沉木又稱烏龍木、烏木、沉木、炭化木、東方神木等,系古時沉于水土之中的木材。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大片名貴木材,受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侵襲,成為被深埋于江河、湖泊、海底的枯木殘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枯木殘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壓,改變了原來的物理性能:木質內在的脂肪、糖類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凈凈,清除了蛀蟲、細菌的生存空間。有的被水底的泥沙腐蝕得絲絲縷縷,強化了材質的肌理美感;有的則變得剛勁挺拔,顯示出崢嶸之姿,形成了古樸凝重、銅打鐵鑄般的效果。其色澤也千差萬別,有棕色、灰色、紫色、黑色,也有外紅內黑或是黑皮黃心的。時間長的古沉木,則明顯炭化,顯現出煤樣的黑色,奇譎而神妙。根據科研機構的檢測,古沉木曾深藏于地下達3000年至12000年之久,有的甚至達數萬年之久;更令人稱道的是它不變形、分量重、密度高、不會被蟲蛀,有的古沉木可與紫檀木媲美,堪稱樹中之精、木中之魂,故世人將古沉木視為避邪、納福、鎮宅的寶物,有縱有黃金滿箱,不如烏木一方之說。古沉木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瑰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材質較好之古沉木頗難尋覓。
古沉木雕追求天人合一
記者:木雕的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在您這里展示的一系列作品中,我發現,多數作品都把古沉木的自然美感放在第一位。古沉木雕刻和其他雕塑藝術品有什么區別呢?
陳勇瑚:古沉木是樹之精華,它的美是自然的。所以,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應該反映它的這種本真美,只有這樣,作品才會具有匠的功力、畫的氣韻、詩的境界。
古沉木雕塑藝術品和其他雕塑藝術品一樣,強調藝術家的構思與功力,但對本真美更為注重。在雕刻技能上,一要追求以少勝多。因為過分的精工細作,反失天趣;過分尋求形似,反而媚俗。特別是人物造型,因其鮮活,難度尤大,無論達官貴人,抑或腳夫小丑,創作時均應銘記一刀定乾坤,否則后悔莫及。二要追求天人合一,設法融抽象、意象、具象于一爐,突出天趣。另外,由于古沉木的存身環境改變了它原來的物理性質,造就了它不同的木質結構,黑、白、紫、黃、棕及外紅內灰、外黑內黃諸般顏色,在雕刻和外表處理上必須獨具特色。譬如,通過鏈鋸造型,鑿斧開劈;通過火烤、水沖、鐵石敲打、氣割、機磨等方法達到美不勝收的效果,還可運用高速鉆、角向磨光機等現代制作工具再度創造,以彌補天然之不足,使天物助人,人借天物,真美融合。
古沉木雕的鑒賞
記者:古沉木是大自然造化之杰作,近年來,古沉木雕塑被很多收藏家所青睞。鑒賞古沉木雕,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去領略個中情趣?
陳勇瑚: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極其自然的肌理美。因為材質的關系,古沉木藝術品每件均是孤品,各擅特色,不能仿作,也不可復制。沉木高古的自然本質賦予了藝術品特有的自然肌理,讓人在鑒賞中獲得深層的感悟和藝術美感。二、內里深厚的色澤美。古沉木雖然五光十色,但其主色調卻是黑色。如王家鋒的《蘇子吟》通過古沉木的自然墨味,表現了人物的情感,造就了一種質的升華。三、虛實相間的形象美。古沉木藝術既講究中國畫的韻味,又崇尚中國畫寫意的筆法,作品就變得虛實相間,耐人尋味。古人云:觀畫之法,先觀氣韻,次觀筆墨、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古沉木藝術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沉木按照產地劃分,海南的最好,浙江、四川等地的次之。用海南古沉木制作的作品,黑里透紅、質地致密、表面光滑、手感細膩,具有紅木材質的特點。海南古沉木之所以具備以上特點,與木材沉水前生長在熱帶雨林或亞熱帶氣候圈內息息相關。2005年海南省出現百年不遇的大旱,才使這些沉睡在水底的寶貝浮出海面。一時間,海南古沉木的名家作品在收藏界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