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產生的頻率越高,創業者退出的通道越多,投資者的熱情越高,就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原來只有一條路就是上市,上不了市就是失敗,這對創業市場來說是非常殘酷的。”
這一年,并購成為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顯著特征,很多垂直行業都在談合并和并購,中國就有四個著名的并購案(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大眾點評,攜程去哪兒)。
在11月6日召開的第六屆財新峰會“對話創新者”專場上,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和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進行的對話,也談到了這一點。
在雷軍認為是好事,這是中國企業包括創業者、企業家觀念的一種進步。因為中國人的特點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每個人都喜歡單挑一攤,所以使并購變得異常困難,過去十五年中國互聯網發生的并購案很少。
過去一年突然發生四起大規模的并購案,不管未來遇到什么樣的風險,我都覺得值得我們大家拍手叫好。
雷軍稱,最重要的是合并能夠提高效率,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減少惡性的競爭,使市場秩序得以優化。如果這股風潮起來,對大眾創業還有幫助。能夠真正上市的企業數量是極少數的,做到一個差不多的規模,把公司賣掉,其實也是創業者很好的選擇。
并購產生的頻率越高,創業者退出的通道越多,投資者的熱情越高,就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原來只有一條路就是上市,上不了市就是失敗,這對創業市場來說是非常殘酷的。
不過胡舒立說出了很多人的擔心,就是本來互聯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領域,有無數競爭者,現在好像遲早都會歸隊BAT的局面,被BAT統治。
雷軍認為中國互聯網會不會出現寡頭經濟。今天至少有BAT三家,三家競爭出現絕對寡頭的可能性不大。
我倒不覺得寡頭是問題,問題是怎么強化對不公平競爭的管控,維持市場的秩序。公司大不是錯,錯在利用大來進行不公平的競爭,這才是需要管控的對象。
所以,大家對寡頭的擔心不要擔心他大,要擔心的是不公平競爭遏制整個社會的創新,這是關注的焦點。
再者,移動互聯網還只是第一個階段。原來只有BAT,現在有獨角獸,又出現了四個小巨頭,這說明整個市場環境還是越來越活躍??梢姷氖陜龋袊廊皇莿摌I的黃金十年,還有無數的機會。
雷軍又一次重申了關鍵應該看未來十年的機會。移動互聯網第一輪的跑馬圈地已經結束了,要想很容易獲得巨大的成功,在中國今天的互聯網第一波已經沒機會了。
雷軍認為,未來五到十年里,農村將會邁過城市經歷的二十年的演化,從IT化到互聯網化到移動互聯網化,三步并一步,跑步進入移動互聯網。這十年之內,農村會產生一大批百億美金市值的農村互聯網公司。雷軍說,農村互聯網是他們未來十年最核心的投資領域,目前大概投了十來家,目標是至少投100家。
未來十年,另一個雷軍非??春玫念I域是中小企業的管理應用,SaaS和云服務。雷軍判斷,未來十年,中國企業級應用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此外,雷軍提到,智能硬件和IOT(物聯網)會是未來5-10年非常主力的方向?,F在真正的智能硬件應用量比例還很低,還有無限的空間和可能性。
以下為胡舒立和雷軍的對話摘錄:
胡舒立:現在大家都在講互聯網季節,有人問你泡沫什么時候破,有人問你冬天什么時候過去,我想問你現在到底是什么季節?
雷軍:北京今天下雪,今年的冬天來的有一點點早,就中國的私募市場或創業市場而言,現在跟三個月前相比,無疑一個是冬天,一個是夏天。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都是資本過熱。
胡舒立:持續一年的盛夏。
雷軍:對,熱到每一個創業者都認為自己的公司值1億美金、幾億美金、幾十億美金。大家對自己公司的預期很高,都在拿中國A股市場或創業板市場的公司來比,說它一千倍PE,我上市估計也是一千倍PE,每個人都很狂熱。但是隨著中國二級市場遇到寒冬之后,很快傳導到創業市場。今年的創業投資在融資過程中將會面對非常大的困難。三個月前是過熱,沒有道理的貴得很離譜。我覺得太貴的話,他們的風險很大,使投資者不敢投資。所以價錢需要合理,在合理的情況下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這三個月,我認為是一個回調期,如果準確的表達,我認為應該是一個合理偏保守的狀態??赡苁乔锾炜斓蕉斓臅r候,還不見得是真正的冬天。
在中國今天的互聯網第一波已經沒機會了
胡舒立:對于準備融資的企業,是在價格特別高的時候融到錢高興還是在價格比較合理的時候融到錢高興?我觀察到很多企業對自己能夠估到很高的估值很興奮,行業里一傳十、十傳百的攀比,這似乎和被投資者的認知有關系。
雷軍:總體來說,在資本過熱的時候融資的成本會低。股權怎么算都是100%,10%的股權募來100萬美金或者1000萬美金甚至募1億美金,對公司的戰斗力肯定不一樣。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快速的完成融資肯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不要拿資本過熱或資本寒冬兩種情況下什么時候融資更好,如果在同一個時間點,價錢合適最重要。
很多創業者有一個巨大的誤區,覺得價錢越高,成就越大。其實作價高,不表示你把公司賣給別人了,它不是一次性的。投資和融資的過程好像結婚,別人給的嫁妝越高,對結婚后的要求就越高,你的嫁妝要的很離譜,投資人在董事會、公司里就會施加很多的壓力。還有,那本融資合同大概四五十頁,你只關心那個看起來表面的價錢,后面還有很多很苛刻的條款其實都是你要承受的。融資不是賣公司,雙方合適的價錢最好,不是越高越好。越高越好的背后所隱含的風險其實挺高的。
胡舒立:深秋初冬季節其實是北京最好的季節,不過很快就要到冬天了。移動互聯網這股暖風還能吹多久,下一步是怎么樣的走向?另外垂直領域中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雷軍:五年前移動互聯網在中國開始興起,誰也沒想到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到了巔峰的狀態。很多創業者覺得移動互聯網沒啥可做的了,而我的看法是第一輪的跑馬圈地結束了,要想很容易獲得巨大的成功,在中國今天的互聯網第一波已經沒機會了,但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對全社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很多人覺得現在創業很困難,巨頭林立。關鍵應該看未來十年的機會。舉一個例子,我們兩年多前提出來的農村互聯網,現在仍有巨大的機會。今天一個500塊人民幣的手機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計算性能,2G的內存,16G的存儲,500塊錢就可以了,加上過去一年多4G在農村開始普及,這意味著農村將跨過PC互聯網,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
胡舒立:農村市場需求有什么新的特點值得關注?
雷軍:農村缺了兩代,一是缺了早期的IT,二是互聯網,今天它會把這兩個時代全部邁過去。也就是未來的五到十年里,農村將會邁過城市經歷的二十年的演化,從IT化到互聯網化到移動互聯網化,三步并一步,跑步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從這個角度看,農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每一個角度、每一個維度都可以看。我認為這十年之內,會產生一大批百億美金市值的農村互聯網公司。
胡舒立:企業級市場和消費者市場這塊應該怎么區分?比如企業級市場這塊像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做得比較早,現在新興科技如果也想切進互聯網應該怎么切呢?
雷軍:中國企業應用市場的規模還非常小,本質是IT化在中國社會的普及度還是不夠。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IT化在中國會進入新階段。現在會看到一個雜貨店的老板也在用智能手機,云服務+手機會很快滲透到企業管理層面,未來十年,中國企業應用的春天才剛剛開始,我極其看好中小企業的管理應用,SaaS(軟件服務化)和云服務。
原來創業者只有一條路就是上市,上不了市就是失敗
胡舒立:并購成為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顯著特征。今年很多垂直行業都在談合并和并購。本來互聯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領域,有無數競爭者,現在好像遲早都會歸隊BAT的局面。你怎么看BAT的統治地位,怎么看在BAT框架下中國互聯網的產業前景?
雷軍:今年中國有四個著名的并購案,我個人認為是好事,這是中國企業包括創業者、企業家觀念的一種進步。因為中國人的特點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每個人都喜歡單挑一攤,所以使并購變得異常困難,過去十五年中國互聯網發生的并購案很少。 過去一年突然發生四起大規模的并購案,不管未來遇到什么樣的風險,我都覺得值得我們大家拍手叫好。
最重要的是,合并能夠提高效率,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減少惡性的競爭,使市場秩序得以優化。如果這股風潮起來,對大眾創業還有幫助。能夠真正上市的企業數量是極少數的,做到一個差不多的規模,把公司賣掉,其實也是創業者很好的選擇。并購產生的頻率越高,創業者退出的通道越多,投資者的熱情越高,就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原來只有一條路就是上市,上不了市就是失敗,這對創業市場來說是非常殘酷的。
胡舒立:如果最后都變成BAT,會不會使得競爭變為零,或者寡頭競爭局面?我有點擔憂這個問題。
雷軍: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講。
第一,中國互聯網會不會出現寡頭經濟。我覺得今天至少有BAT三家,三家競爭出現絕對寡頭的可能性不大。我倒不覺得寡頭是問題,問題是怎么強化對不公平競爭的管控,維持市場的秩序。公司大不是錯,錯在利用大來進行不公平的競爭,這才是需要管控的對象。所以,大家對寡頭的擔心不要擔心他大,要擔心的是不公平競爭遏制整個社會的創新,這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第二,移動互聯網還只是第一個階段。原來只有BAT,現在有獨角獸,又出現了四個小巨頭,這說明整個市場環境還是越來越活躍??梢姷氖陜龋袊廊皇莿摌I的黃金十年,還有無數的機會。
胡舒立:當巨頭進入以后,這個行業的創業企業應該怎么做?是做得比較像樣就賣掉,還是繼續參與競爭,應該怎么走?他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建議。
雷軍:巨頭跟你做同樣的生意,你會怎么應對?這是過去十年所有創業者遇到的拷問。包括我做小米,大家也問我BAT做了你會怎么做。我們一定要坦然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不可能在一個沒有競爭的環境里長大。一定要回答巨頭干了你怎么干,別的創業團隊干了你怎么干,你有什么樣的預判和什么樣的策略,在未來的競爭里生存下去。我認為,你公司要有足夠強的競爭力,你是不是動作比人快,你是不是產品比別人做得好,總之你得有超強的競爭力才能勝出。
胡舒立:智能硬件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現在感覺市場需求不是那么顯著,這塊你怎么預估?或者怎么通過創新刺激需求的成長?
雷軍:智能硬件的這一波熱潮是從去年年初谷歌收購Nest開始的。迄今為止不到兩年的時間,智能硬件已經取得了非常瘋狂的成長。我認為,智能硬件和IOT(物聯網)會是未來5-10年非常主力的方向,這一點跟過去談IOT不一樣。過去的IOT由PC控制,現在的IOT都是由手機控制,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IOT第一個階段還沒有走完,現在真正的智能硬件應用量比例還很低,還有無限的空間和可能性。智能硬件應該是今天市場上最重要的熱點。
胡舒立:渠道這塊你現在怎么看?很多人都覺得互聯網創新的很多項目都是對渠道的改革,包括O2O、電商,你的小米也在硬件和渠道銷售上作出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但是也有一些聲音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還是沒有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IT底層的創新,你怎么看創新真正的含義,到底怎么評估,什么樣的創新才算是真正的創新?
雷軍:創新無外乎是兩件事情,一是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二是做別人做過了沒有做成的事情,創新的本質是對社會有幫助,甚至很多創新初期來看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比如說,從技術的角度,互聯網最核心的創新就是鏈接,是鏈接推動了今天的互聯網,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技術創新才有了今天的互聯網革命。所以每一個偉大的創新,在那個時間點去看,很難說是核心技術。我們既需要基礎科技的創新,也需要應用層的創新,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創新是多維度和多層次的。
因為貨幣貶值很嚴重,所以現在做國際市場很痛苦
胡舒立:你有一句著名的話,就是在風口上豬也會飛。現在大家都在談互聯網+,這個“+”之后的趨勢是什么,下一步的風口在哪兒?
雷軍:“互聯網+”最關鍵的兩個關鍵詞是用戶體驗和效率提升,這兩三年“互聯網+”本質上逃不過這兩點的優化。我覺得,“互聯網+”在剛剛開始階段,還沒有真正的完成,還有非常多的機會。至于未來十年的風口,我剛才已經講了兩個方向,第一個是農村互聯網,第二個是企業應用。農村互聯網是我們未來十年最核心的投資領域,目前大概投了十來家,我們的目標是至少投100家。
胡舒立:稍微點一點方向。
雷軍:太多了,就像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一個賣鞋的人到了一個荒島上說所有人沒穿鞋。一種說法是沒有市場,一種是市場前景很大。我認為就是所有人都沒有穿鞋,這個市場很大。
胡舒立:請你預測一下,中國互聯網市場開放的前景。我們知道現在谷歌、facebook都想進中國,中國互聯網國際競爭的情況如何,下一步會什么樣?
雷軍:經過二十年的成長,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非常強的國際競爭力,說我們全面超越還有一點浮夸,但在某些領域、某些方向,中國在領跑世界,我們自己還是有這種自信的。
胡舒立: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角度,從世界范圍看,哪些市場你比較看好,哪些是我們的優勢,可以走出去,并且走的比較好的?
雷軍:只要涉及消費升級的產品,在全球都有巨大的機會。今天中國處在制造業的變革階段,未來新國貨會一步一步升起。什么叫新國貨?就是那些不僅僅便宜,更重要的是質量好、用戶體驗好的產品。在這一步來臨的時候,中國產品在世界上的被認可度會大幅度提升,與之伴隨也會產生一大批的世界級企業。
在今天的全球經濟環境里面,其實印度是一個不錯的亮點,印度經濟現在表現非常好,相比較中國,印度的基數要低很多,印度也是小米的核心市場,在印度的投入也非常的大。我們現在正在看印度的這些創新的企業,也很愿意在印度市場投資。不過相比較而言,印度公司的估值比中國公司要貴不少。
胡舒立:美國市場呢?
雷軍:小米經過五年的高速成長,事情得一步一步來做,我們面臨的是在中國市場真正站穩,在新興市場里面獲得相對大的份額。我們會把歐美市場放在小米戰略的決勝點,現在時機還沒到。
胡舒立:比印度再下一層的市場,非洲市場呢?
雷軍:我們在看很多的市場,比如印尼、巴西。國際市場非常不容易,過去一年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貨幣貶值,過去一年貨幣貶值超過40%的國家一大堆,40%意味著你去了當地的成本提高了80%或者一倍,這樣情況下的產品在當地能不能賣出去?因為貨幣貶值很嚴重,所以現在做國際市場很痛苦。
胡舒立:你是一步一個腳印,你心里覺得決勝階段還得有多少年?
雷軍:順勢而為,我們不要有太明確的時間表,到了那個勢頭的時候,這個決戰期就開始了。以今天的情況看,小米在夯實基礎的階段,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成功,需要一個夯實的過程,我們還是希望小米能回到初心。初心是什么?就是把產品做好,讓我們的粉絲喜歡,這是最最關鍵的東西。
文/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