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創業,我們聽過太多屌絲逆襲,白手起家成億萬富翁的傳奇,但很少有人會去談論一下,創業背后的失敗故事。而其實從失敗中,可能我們可以學到的更多,而且很多造成失敗的原因還曾經被看作驕傲的資本,這在剛剛破產的美國創新公司Quirky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Quirky一度在美創投屆叱詫風云,總共獲得1.7億美元的投資?!按蚱瞥R幍娜?、創客、創業者(Breaker、Maker、Founder)”是Quirky的創始人本·克夫曼(Ben Kaufman)對自己的評價。從紐約州滑雪度假勝地Vermont走出來的他,從小就有顆“老板”心。從高中,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
2002年,15歲的克夫曼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bkmedia,一個專門制作和播放婚禮視頻的網站。2005年克夫曼的第二個創業項目Mophie誕生了,這回不再是高中生的小打小鬧,他拿著父母房貸省下的錢做啟動資金,全新投入到為iPhone和iPod的套殼制作中。和其他手機殼不同的是,mophie增加了可以供手機充電的電池。這一設計,獲得了2006年MacWorld大展的“Best of the show”獎項,同一年大一的他正式輟學。2007年,Inc雜志將Ben譽為“美國30歲以下最棒的創業家”,這時的克夫曼剛剛20歲。
2009年,克夫曼創建了Quirky,也已是他的第四個公司。說到Quirky,克夫曼依然充滿自豪,說Quirky讓他可以為創意和創造賦予力量;讓178個國家的創客群體,獲得展示的平臺和成功的渠道;讓他還清了父母借他的錢;更讓他收獲了一生的創業伙伴——也是她的太太尼克·克夫曼(Nikki Kaufman)。
Quirky確實輝煌過,幾輪融資募集1.7億美元,投資者中有Andreessen Horowitz Fund、RRE、GE Ventures等一線機構。而Quirky的平臺,召集了世界各地,110萬創造者,每周涌現超過4000個新想法,其中的佼佼者通過Quirky變成了新奇的產品,并出現在百思買,Target等美國大型零售商的貨架上。通用電氣(GE)、美泰(Mattel)等制造商也成為Quirky的合作伙伴,讓這些創意想法,出現在他們的生產線上。
這些輝煌讓Quirky一時成了時代焦點,Sundance電視頻道甚至以Quirky為名,圍繞該公司制作了一檔真人秀節目。而26歲的克夫曼,更登上福布斯35歲以下最具潛力的CEO榜。
而這些輝煌也成了Quirky發展的負擔。9月22日,Quirky申請破產保護后,很多人開始討論它失敗的原因,有人認為其子公司Wink(智能家居系統)連累了Quirky;也有人認為其擴展的太過激進,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中國的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則告訴筆者它認為Quirky:“產品太多、無法管理”。
Quirky每年推出超過50個新產品,要負責他們從制造、銷售、和推廣上各個方面的工作。這對一個創新企業來說,絕對意味這不可想象的巨大壓力。要知道,連蘋果這樣的巨型公司,也不過一年推出一兩款新手機,新平板,好幾年才有個新型產品。用創投機構Bolt創始人Ben Einstein的話來說,無疑是手臂上粘羽毛,逼自己飛的狀態。這樣的模式讓整個Quirky步上快跑道,從設計,到市場推廣方案,再到為零售商定制,一切都在搶速度。造成Quirky推出很多很棒的產品第一代后,迅速轉向其他創意,根本來不及做產品改良和長期維護。而精品都是要時間打磨的。
這樣的經營策略,不但讓Quirky變成了疲于奔命的拼命三郎,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因為產品太多,沒有某個產品建立起長期的用戶紐帶,最終沒有讓Quirky能夠一直走下去。造成Quirky采用這樣模式的,可能是克夫曼的野心過大,也可能是投資人尋求增長之心太急。讓我們更清楚,可能錢多未必是好事,盤子鋪得太大,未必就能走得長久。真正的成功,可能還是需要明白“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到底,用專注和專一,讓自己走得更加長久。
文/陳一佳 《創業美國》欄目制片人,微信公眾號:創業美國(chuangyemei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