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平民創業者打交道多了,“李濟安創業”有一個明顯感受:現在大家最迫切需要的就是項目。
響應需求,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項目專題:利用甘蔗創業致富的十幾個項目思路。
為了說得更深入些,文章稍有些長,請各位見諒。
甘蔗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其鐵含量高達1.3毫克/100克,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具有“補血果”的美稱。
一個平民創業者必須明白:任何項目都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發展。
甘蔗這個項目也是這樣。
第1個項目思路(以下直接標明序號):烤甘蔗
烤紅薯、烤玉米大家見得多了,可是熱騰騰的烤甘蔗您吃過嗎?
烤甘蔗也能吃?
是的。
生飲甘蔗汁能清熱、助消化,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飲用。
甘蔗汁加熱后飲用,能益脾胃。若是把甘蔗烤一烤再吃,不但更甜,而且潤喉效果卓越,是保護嗓子的食療佳品。
另據營養專家介紹,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和水分,經過短時間的烘烤,會減少一部分水分,甘蔗甜度更濃,葡萄糖和果糖更易被人體吸收,比較適合消化功能差的人食用。
湖北省陽新縣的一位蔗農孫華清在考察市場后就改變了平時甘蔗生吃的傳統做法,而是將甘蔗烤熟后出售。
這種獨辟蹊徑的做法吸引了不少顧客,因為大家都想嘗嘗烤熟后的甘蔗是什么味道。
孫華清的具體做法是:支個爐子,像烤甘薯一樣,把甘蔗切成30—40厘米長的段,放在爐口周圍烘烤,并且不時地翻動。爐火將甘蔗烤得焦黃散發出誘人的香甜味,老遠就能聞到。甘蔗烤熟后,蔗皮能毫不費力地扯下來,咬一口甘蔗,熱乎乎的蔗汁順嘴流下,味道還真的與眾不同。
這不僅能滿足顧客圖個新鮮的需求,而且熟甘蔗的味道確實比生甘蔗暖、甜、脆。難怪孫華清的生意應接不暇。
其實說起來,烤甘蔗這個項目也不是多么新鮮的事物,在臺灣及海南這已是非常地道的特色小吃了,在南方比較盛行。只是最近幾年才被有心者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一般的烤甘蔗每段長40厘米左右,在烤爐上來回烘烤約7分鐘,直到外表皮上有少許汁液滲出才算完成,售價在5元,而類似長度沒經過烘烤的一般甘蔗價格則在3元左右,利潤翻了一倍。
2、榨甘蔗汁
除了專賣烤甘蔗外,還有部份商販附帶榨甘蔗機榨汁或者另加烤紅薯、烤玉米出售,這又增加了多種收入來源,是很不錯的商業搭配。
接著上面的序號進行排列:
3、 種植甘蔗出售(最傳統的方式)
4、甘蔗間套小雜豆、大豆(云南西疇縣推廣種植模式)
5、西瓜甘蔗立體套種(貴州黔東南自治州錦屏縣推廣種植模式)
6、發展牧草甘蔗(甘蔗按用途一般分為果蔗和糖蔗,這是新的方向)
…………以上是在種植業方面做文章。
7、 甘蔗地養雞、鴨等
8、甘蔗葉、甘蔗梢等副產物可以養殖牛、羊等反芻動物
…………以上是在養殖業方面做文章。
9、 甘蔗制糖(最傳統方法)
10、甘蔗釀酒
11、甘蔗渣加工有機肥
12、甘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制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干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等
13、甘蔗渣可以培養食用菌
14、把甘蔗糖蜜、濾泥摻到谷物類飼料中可制成顆粒飼料
15、甘蔗制糖排出的廢渣、廢液可再用作甘蔗的肥料
16、甘蔗提取燃料乙醇(在這方面巴西走在前列,巴西是世界上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趣的是,如今的巴西甘蔗技術中心仍坐落在圣保羅州的一片甘蔗地中間,但該中心已經今非昔比,近300名一流科學家在此工作,成為巴西最重要的科研機構之一。)
…………以上(含1、2)是在加工業方面做文章。
17、這一條再用一個案例來展開。
有一個村子,每家每戶都種植甘蔗。但是從這一年開始,甘蔗賣不動了。
有位小伙子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于是就把眼光瞄向了城里。但是甘蔗在城里也不是特別好賣,超市里都嫌甘蔗臟,街邊的小販也不愿意賣甘蔗,因為甘蔗是要刨皮的。
他來到城里之后,找到了水果批發市場,批發商的說法也讓他沮喪:甘蔗不好賣!
那天下午,小伙子走得又累又渴,就在公園里坐下來休息。
這時有個做小生意的人捧著一箱切好的西瓜來這里叫賣,他花兩塊錢買了一塊解渴。在撕去外面包著的那層保鮮膜后,他忽然心想:“假如這是個整個的西瓜,我會買嗎?”一定不會,因為買來之后首先面臨好幾個問題:用什么來切,切開后一個人吃得掉嗎?扔西瓜皮方便嗎?而這一小塊切好的西瓜,就將那些后顧之憂全都解決掉了!
把所有讓買賣雙方都覺得不舒服的因素都去掉!他忽然間意識到這對于銷售至關重要的一點。
這樣一想,他的靈感頓如泉涌:如果將甘蔗刨皮后再用真空保鮮袋裝起來,那無論是賣的人還是買的人都不會嫌臟了!
他又繼續琢磨:將甘蔗去皮后砍成一截截,用真空袋子包裝起來,分為即食裝和禮品裝兩種。
另外在禮品裝中再分出一種存放期更長的甘蔗:把甘蔗砍成一截一截卻不刨皮,在甘蔗的兩端切口包上保鮮膜裝進禮品盒中,這樣一來就把甘蔗的檔次給提高了,而且賣的人不會嫌臟,買的人拿起來也方便,送人也體面了許多。
半個月之后,他的甘蔗幾乎遍布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原本無人問津的甘蔗頓時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這個小伙子是在銷售方式上做文章。
18、這一個思路仍然是在種植方面做文章,不過它打破了傳統的桎梏,所以單列出來多說兩句。
甘蔗本是亞熱帶植物,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又迅速向廣西、云南等西部地區轉移。
由于氣候原因,千百年來,甘蔗種植一直盤踞在長江以南地區。在甘蔗行里有句俗語:“蔗不過江”,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現在這個靜態也被打破了。
很多平民創業者一開始的思路都不約而同的一致:
既然甘蔗一直種植在南方,那么北方就是空白;
北方人愛吃甘蔗,每年都是從南方調運;
既然南方種植甘蔗賺錢,那么在北方種植就有可能更賺錢。
他們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種植的技術問題。
將南方的甘蔗移到北方來種植,
為了這個夢想,山東泰安的楚再興、山東煙臺的譚令哲、遼寧鞍山的龐寶蓮、河北行唐的李梅…………
一個又一個的創業者投身其中,
在這場創業戰中,他們沒有一個不是歷經挫折、挫折、挫折……百折不屈、再而奮起的人。
是他們,讓“蔗不過江”成為了歷史;
是他們,讓“南蔗北種”成為了現實。
對于真正的平民創業者,我們從來不吝嗇對他們由衷的敬意!
19、…………(口干舌燥,容后再敘)。
不知不覺,說了十幾條利用甘蔗創業致富的思路。
能有耐心讀到這里的朋友,請接受俺的點贊!
限于學識和時間,上文疏錯難免。
祈望各位朋友:指正、建議、周全。
或者高抬貴手:轉發、收藏、褒貶。
那樣,俺可就是甘蔗林里種香瓜——從頭甜到腳嘍…….
文/李濟安,微信/QQ:110569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