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是一種健康自然的運動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過程之美。一輛單車一套騎行裝備即可出行,簡單又環保,駛過顛簸的路途,穿越黑暗的隧道,在不斷而來的困難當中體驗挑戰,在遙遠的他鄉體驗風情。但就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角度而言,“騎行運動”這個領域還鮮有涉及,不過也開始有創業者進行探索。
例如近年上線的騎樂網,是一個以自行車資訊為主的網站。騎樂網現有PC端和移動端兩個產品形態,依托這兩個資訊平臺,在行業和用戶口碑中逐漸確立影響力之后,逐漸增加社區和電商平臺,并開發自身的一系列硬件產品和軟件產品。在騎樂網,用戶可以了解自行車,同時參與運動相關的活動、消費、社交、維護保養等綜合性的O2O平臺,并形成一個全面的生態圈。
創始人李蔚向獵云網介紹,騎樂網團隊成立于2013年,但在2013年至2014年間主要以網站和APP初期資訊內容建設和學習為主,在2015年3月網站改版升級之后,會開始逐步往我們的計劃目標邁進。目前團隊主力有六人,兼職若干以及撰稿人、運動教練等。
李蔚說,團隊本身核心成員從事體育行業七年,并一直服務于自行車行業,所以對于自行車行業比較熟悉。智能化是趨勢,無論價格是多少,智能單車(1K-100K)的普及是無法避免的,中國每年的單車市場(不含電動車)8000萬輛,而這8000萬輛極有可能轉變成智能單車,無論消費者喜不喜歡自行車運動,這對騎樂網來說還是大有可為,而且未來空間會更大。
就當前的產品來看,平臺給用戶呈現現實、直接、切身的資訊信息與產品操作體驗;在自帶的車店中,將騎行愛好者導流到自己的銷售渠道和推廣平臺,從資訊到產品的運營讓用戶對品牌更為熟知。李蔚對獵云網講,線下也是項目較為側重的一部分。比如從2013年底啟動針對企業用戶的團隊騎行服務,這種服務不但為我們帶來直接的現金流收入,還可將這些自行車運動的體驗者部分轉化為自行車運動的愛好者和消費者并成為我們的用戶。
目前在媒體平臺上,國內有影響力的主要是BIKETO和700bike。其中BIKETO偏向自行車行業門戶,業內稱其為自行車里的新浪,而700bike更多針對的是城市白領階層的騎行文化,在張向東進入之后,他們已經開始了智能單車的研發。
但對騎樂網來說,目前雖然以媒體資訊為主,但前期的其它方面布局已經開始,更多的差異化體現在線下,如綜合性自行車服務平臺、自行車安全停放體系建設(這個計劃,目前已經和國外相關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預計未來幾年在國內一線城市將會啟動建設)、自行車優質配件產品等。
據李蔚透露,在還未大量推廣宣傳的情況下,目前網站、APP、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戶數已經破萬,已經初步實現用戶即收入的模式。而粘性方面除了進一步加深優質資訊的推送以外,騎樂網在規劃能更友好、更易于互動的社區形式,而且國內雖然自行車網站很多,但是有影響力的優質網站并不多,所以這方面李蔚并不是很擔心。
當然,就現階段而言,項目也存在很多的問題要解決。李蔚對獵云網說,如功能性產品尚未開發,這也是我們最急迫的需求,團隊正在對融資做下一步的規劃,如果可以獲得一定資本投入的話,功能性的硬件和軟件產品將會是我們的主攻點。
李蔚將騎樂網的發展計劃歸結為三步。第一步:建立移動端與WEB端的媒體、社交、活動平臺;第二步:建立自身線下綜合性渠道與服務平臺,開始研發與銷售周邊產品(如智能單車配件)以及線上商城;第三部:更多的硬軟件開發,建立一整套線上到線下的生態圈。
誠如李蔚所說,騎樂網最終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圍繞自行車運動的生態圈,而自行車就是第一個試驗田,我們的核心團隊在08年就創辦了一家名為皆在體育的體育咨詢公司,騎樂網是皆在體育的第一個“生態圈項目”,如果未來成功的話,可以將其快速復制到其它運動領域,比如水上運動。
“如果一個在自行車行業非常有影響力的品牌,一個線上至線下垂直打通的品牌,一個明白消費者真正所需的品牌,進入到這個市場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李蔚給獵云網展現未來的一個場景:自行車愛好者,來騎樂網看新聞資訊,參與的線上社交來源于騎樂網,經常在騎樂網的市場看看有什么好的新裝備,然后穿著騎樂品牌的通勤服飾上班后將騎樂品牌的自行車停放到物業配套的騎樂品牌的自行車存儲設施,下班后來到騎樂品牌的線下服務點喝杯咖啡和其他騎樂用戶侃大山,然后玩著騎樂APP的單車小游戲,最后一起用騎樂的數據記錄APP進行一場小比賽。
產品:騎樂網
網址:http://www.qle.me
文/平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