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總理,下到省長、創業園對創業者的鼓勵,錢多人傻的投資人對項目的饑渴,媒體對融資的大肆報道,這一切讓創業者昏了頭:創業就好像等同于融資,天使輪了A輪,A輪了B輪、C輪、D輪···一直燒錢,最后倒閉了還沒賺到一分錢。
全民雙十一看晚會、狂剁手的時候,你選擇進來看文章···而我卻只能給你講一個悲傷的創業故事:
故事的···哦不,事故的主角是“李東晉和他的我愛洗車”
11月2日晚上十點多,沒有聲明,也沒有正式的公司解散會議,“我愛洗車”CEO李東晉悄悄噠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機號,留下了200多萬元債務和170名被拖欠工資的員工。
上門討薪的部分員工
諷刺的是:公司倒閉扔下員工跑了的李東晉竟然是北大法律系畢業,曾拿過昌平區創業大賽冠軍。
這是一個“熱衷創業”的創業者
李東晉,北大法律系,“熱衷創業”,還未畢業李東晉便和他人合伙在北京大學附近開起了一家咖啡館。然后,該咖啡館衍生了一個新項目——包子連鎖店(竟然了~)
2013年年底,李東晉開始對洗車感興趣,隨后便拉上老搭檔高一凡創立“捷潔洗車”品牌,兩個人在洗車工具、工服、車輛等上面都印上了“捷潔洗車”的LOGO,開始研究標準化展示。這便是我愛洗車的前身。
2014年年初,李東晉基于捷潔洗車這一品牌注冊了公司,并對“提供標準化的上門洗車服務”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業務員測試。
2至3個月,客戶就從0積累到了2000多,李東晉他的嘗試得到了市場的驗證,認為洗車頻次高黏性好,是一個可進入汽車后市場的入口。
2014年年底,李東晉帶著精心準備的融資計劃書,前往中關村融資創業平臺融資。憑著“思路清晰、扎實嚴謹”的演講“異常順利”的拿到了500萬。
就醬紫,2014年12月19日,“捷潔洗車”→_→“我愛洗車”,并在北京市海淀區注冊了公司,李東晉為董事長,搭檔高一凡任董事。
融到500萬,卻是走向死亡的開始
公司成立了,團隊還沒湊夠。招聘主管春節后才到崗,而等公司招聘計劃制定完成后,春節用工招聘潮已經過去,導致洗車工人大面積空缺。
2015年3月—4月,公司的技術、財務等關鍵員工陸續到崗(這時代這效率不死才怪)。
5月下旬,隨著洗車業務增加,洗車工的大面積空缺嚴重阻礙了“我愛洗車”的發展,隨后公司以中介費600元/人的價格四處挖洗車工。
與此同時,有企業出資千萬欲收購“我愛洗車”。然而,這一絕佳機會被李東晉呵呵掉了~5月31日,市場總監憤然離職。
截止6月17日,從公司注冊開始算起,181天,這個洗車隊燒掉了500萬天使投資中的400萬元。
7月16日,洗車隊賬上資金僅剩120萬元,僅夠支付下月員工工資。與此同時,空缺了一個半月的市場總監到位。(···)
7月底,賬上木有錢咧···然后李東晉跳出來說:1200萬的A輪融資馬上到賬。(想做大Boss得學會給員工畫大餅)
此時,敗光了500萬的老板急中生(ruo)智做了幾個決定:
1、李東晉按照股權比例向7名股東(只有一個沒上當)借款180萬,發了工資。
2、李東晉開始修改融資計劃書:2人洗一組車變成1人洗一組車,取消14個服務站,兼職人員占比升到70%。財務數據也一再“調整”盡量讓銷售業績顯得好看??上Ю顤|晉仍舊沒有融到錢。(心疼)
3、李東晉提出做洗車商戶端開發,設想讓“我愛洗車”與星巴克、肯德基等大型連鎖商業合作,客戶在“我愛洗車”客戶端支付,可獲得免費洗車一次。李東晉幻想著按照這個模式,預計將有900萬元至2000萬元現金留在“我愛洗車”的賬戶。(果然人急了,啥怪招都能想粗來···)
4、然后大躍進式的給洗車工下任務:7月份每組任務160單,而8月任務量飆到260單,當月無一組完成任務。
9月下旬,“我愛洗車”APP下載量為3萬次,注冊用戶達7萬人。然并卵,截止到9月25日,“我愛洗車”僅售出816張洗車卡,每張190元,共計15.5萬(呵呵噠···)
9月15日,當月工資未能如期發放。次日,有13名美車技師離職,他們大多簽字接受工資延遲支付,并放棄追究甲方任何法律責任。
與此同時,李東晉提出零元轉讓計劃(這是侮辱別人的智商么),但此時外界已無人愿意接盤(而4個月前,有企業出資千萬)。
10月份,絕大多數員工由觀望進而選擇離職。10月12日,財務總監和另外3名會計集體離職。此時,“我愛洗車”在海淀區小馬廠華天大廈806辦公室到期清退。
11月2日,李東晉靜悄悄噠跑了
“我愛洗車”是如何燒錢的?
“我用過一次,給他們7塊錢,洗1次車,還送1瓶玻璃水,兩個人足足洗了40分鐘,這傻子都能算出來,成本遠遠大于收入?!?/p>
這是“我愛洗車”曾經的用戶的評價。
“我愛洗車”長時間做活動,洗一輛車一直是7元,甚至零元洗車。而當時洗一臺車的直接成本是30元,包括:洗車工人提成6元,固定工資18元,保險加中介費攤銷4元,物料消耗及稅款等2元。
從總投入和總產出進行核算:效益最好的是7月份,洗車收入14萬元。而7月份總開支達200萬元。由此得出,7月份的日虧損為6.6萬元左右。而七月份的日均洗車為320單左右,平均下來,每洗一輛車虧損207元。
“我愛洗車”洗車工最多時有120多人,運營10個月,洗車總收入為30萬元。想想也是醉了。
洗車O2O死亡名單
云洗車2013年4月成立2015年1月關閉
嘀嗒洗車2014年2月成立2015年4月關閉
車82015年3月成立2015年7月關閉
e洗車2014年6月上線2015年10月關閉
我愛洗車2014年12月上線2015年11月關閉
與寒冬無關,隨泡沫破碎。O2O死亡名單越列越長,這并不奇怪,因為很多O2O創業項目并不是用戶剛需催生的,而是移動互聯網潮流催生的。
O2O只是形式而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需求本身。解決的問題是不是用戶的剛需?是不是用戶愿意為之買單?是不是高頻次的消費?這些問題都將決定這個O2O項目的生命力。創業者要拋開所謂的O2O外衣,去找到這個產業的本質和用戶的痛點。
另,扒哥還是想說,不賺錢的創業都是耍流氓!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把能否拿到融資作為衡量創業是否成功的標志。老一輩企業家艱苦創收的精神,新潮的創業者根本不care,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融資、融資、再融資,燒錢、燒錢、再燒錢,最后用自己挖的坑埋葬了自己。
-------------------我是分割線-------------------
創業有風險,聽說成功率不到1%
但做一個怎樣的人,好像還是可以選擇
而你,卻選擇了扔下跟你一起打拼的170個兄弟姐妹
心塞!很心塞!
文/粥左羅